1.氢燃料电池掀起价格战?燃料电池汽车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2.价格战拉开序幕!“宁可不要定金转单买特斯拉”!新能源车企狂卷
文|耿慧丽
图|来源网络
众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中,不少是喜欢为孩子大包大揽的父母,从小时候交朋友到求学上兴趣班,再到大学选专业、就业谈朋友,焦虑的父母们恨不能亲自下场替孩子摆平一切。
壹姐觉得,咱们立志要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汽车行业新一轮革命中领先,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打造世界级明星车企的,和国内汽车车企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望子成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从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就开始对自主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本来早就明确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之后新能源车企就各凭本事到市场的大浪中扑腾去。
结果一看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太厉害,2020年又遭遇疫情冲击,大家日子太难过,大笔一挥,接着补,而且还要再延长两年。像不像口头嚷着18岁成年后老子就不管你,转头却给孩子找工作、张罗对象的父母?
4月23日,四部委下发文件,通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将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这让近期行业颇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延期一事有了明晰答案,一时间业内喜大普奔,赞扬者众。还有不少人讨论30万元补贴红线是否合理,是否为间接助力特斯拉打压自主品牌电动车等。
虽然新版补贴政策聚焦30万元以下,更有利于电动车普及,三年政策一次出台,让企业有更明确的预期与准备,比以前的补贴政策更完善更合理。壹姐却想提一个看上去有些不合时宜的话题:新能源汽车补贴是否该继续?
赞成的观点大家想必都已经听过不少了,比如高瞻远瞩的:在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期,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加速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达成战略上的领先优势,是正确且明智的决策。
还有以事实说话的,正是从10年前就开始大力扶持和强势补贴,才有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领先全球的局面,中国汽车市场如今被公认为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等新技术的热土,和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而且欧美都跟在中国后面效仿,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有的甚至补贴到2025年。而且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不宜操之过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连年上涨后2019年明显下滑,一大原因就是补贴退坡。
听上去挺有道理,但壹姐还是觉得反对的声音更有力。
一是补贴10年,我们的新能源车企在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全球领先了么?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国家投入新能源汽车补贴约在2000亿元左右,加上地方配套补贴的约1000亿元,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补贴额已超3000亿元。
实事求是地说,经过十年补贴助力,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的确进步明显,从电补贴要求的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门槛逐年提升就能看出。
但正如不少行业人士私下犀利评论的,我国电动车真正全球领先的,只有续航里程(多装电池就行)。在电池能量密度上,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比日韩等竞争对手领先;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车内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依然少不了“国际大厂”在背后做技术支持。真正完全掌控三电、芯片等核心技术的车企,凤毛麟角。
反对的第二个理由是,抛开技术的领先性不谈,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否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标准?
从国内新能源汽车上牌量数据来看,上牌量居于前列的都是北上广深这样取严格汽车限购措施,且从上牌到补贴都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很多一二线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是为了号牌不得不买。
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构成看,私人用户占比低是业内共知的。从交强险数据看,2019年私人购买电动车的比例只有46%左右。如果再考虑不少私人用户购买电动车也会兼职或专职跑网约车等情况,私人购买电动车的比例更低。
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显著下滑,已经告诉我们此前连年上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不少被政策催熟催熟的成分。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产品实力,离打动消费者还有距离。从消费者吐槽来看,电动车价格偏贵,续航不够、折旧快,不安全等问题尚有待解决。
反对的第三个理由是补贴了10年,补贴的负面效果已经显现。
从2016年被揭露的骗补;到屡屡被行业人士痛批的地方保护,本地企业优先,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再到补贴标准频繁调整,一年一变,让企业在产品认证公告,登入各种补贴目录上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还有补贴发放的滞后性带来行业的连坏债,尤其动力电池企业回款压力山大等,补贴的“双刃剑”功效已经让企业领会颇深。
更为严重的是,市场补贴依赖症带来的技术路线单一,并延缓行业优胜劣汰的步伐。补贴只补三元锂电技术,磷酸铁锂等其他技术路线哪怕具有低成本、更安全的优势,此前十年也是靠边站没有太多市场空间,而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技术进步的空间。比亚迪发力刀片电池继续押宝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长城旗下蜂巢动力推出叠片电池等,都是瞄准后补贴时代。
一些车企本就是照着2020年补贴完全退坡来准备技术产品推出节奏,补贴一继续,节奏就被打乱了。就像一些行业人士评论,一些有追求的企业本来已经学会游泳了,现在只能继续在岸上和后进生一起练习,本该进行的行业优胜劣汰再次被延缓。
总之,孩子的人生终究要靠自己来走。中国新能源车企也要凭自身实力与技术来谋求生存的“门票”。靠补贴无法成为特斯拉,更无法成为丰田大众,补贴依赖症还会延缓明星车企的出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氢燃料电池掀起价格战?燃料电池汽车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2023年,在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坡的大基调下,车市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开局。
特斯拉大降价后,问界、蔚来等宣布跟随降价,紧接着湖北车市直接掀了桌子。奇瑞新能源也拿出了最大诚意,宣布自2023年3月27日0点起,旗下奇瑞小蚂蚁、奇瑞QQ冰淇淋和奇瑞无界Pro三款产品官方指导价正式回调,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
奇瑞新能源是这波降价潮中第一家宣布官降的纯电小车品牌。众所周知,与动辄几十万的新能源车型相比,纯电小车在定价上本来就足够有诚意。此次奇瑞新能源宣布最高9000元的降价幅度,是在用实际行动让利于民,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价值的产品。此外,我们也能从其中窥见奇瑞新能源优质的成本控制能力。
01坚持四大标杆,奇瑞新能源拿出最大的诚意
奇瑞QQ冰淇淋、奇瑞小蚂蚁和奇瑞无界Pro三款产品在最初定价时,售价分别是3.59-5.75万,6.49-9.40万,8.49-11.09万。
作为纯电小车,奇瑞新能源对于产品的定价原本就非常有诚意。起售价不到10万的无界Pro,应用了许多智能化配置,如无钥匙解锁、1颗智能传感器、540度全景影像、手机远程控制等功能,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常见,甚至是20万级电动车的标配。
如今,在原有的定价上,奇瑞新能源又给出了很大的让利。其中,奇瑞QQ冰淇淋官方价格回调幅度4000元,奇瑞小蚂蚁价格回调幅度 5000-9000元,奇瑞无界Pro 价格回调幅度5000元。
事实上,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是奇瑞新能源一贯的行事风格。无论在QQ冰淇淋、小蚂蚁还是在无界Pro产品上,都不难发现奇瑞新能源始终坚持着“四大标杆”,即安全标杆、服务标杆、价值标杆和智能标杆。
早在2019年,奇瑞新能源便承诺了三电终身质保政策,2020年又率先推出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树立了“服务标杆”。
如今,奇瑞新能源已经交付了60万辆小车。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服务、安全、智能等方面都给出了正向反馈。
从近日奇瑞新能源举办的一场抗压挑战,可以直观感受到品牌一直坚持的“安全标杆”理念。
在奇瑞小蚂蚁“铝行舱”极限抗压挑战之阿基米德测试中,奇瑞新能源小车的安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奇瑞小蚂蚁不仅成功翘起2吨重特斯拉Models,还撬起了5吨重军用重卡,顶部承受的力已经超过了7吨。
成功撑起7倍自重的庞然大物,全面展现了奇瑞小蚂蚁全铝型材框架车身+独有隼骨型多腔截面结构带来的硬核刚度和抗压实力。
此外,以无界Pro为代表,奇瑞新能源通过优秀的成本控制力,以低于10万的起售价为消费者提供了20万价格水平的智能化体验,树立了新能源产品的“智能标杆”。
在安全、服务、智能上的优异表现,结合合理的定价糅合成型,塑造出纯电小车品牌的价值标杆。一提到奇瑞新能源,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最实惠的价格,最好的产品力”,因而在销量上,奇瑞新能源也成为全球精品纯电小车销量第一的品牌。
02纯电小车降价,是对成本控制力的极致考量
奇瑞新能源始终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品,它的底气来源于对成本的极致控制能力。
此次降价,奇瑞官方表示:主要得益于全球原材料价格回调,以及奇瑞新能源成本管控及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从而带动整车生产成本同步降低。
早在2022年,当一众新能源车企还挣扎于缩小亏损的阶段目标之时,奇瑞新能源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2022年,奇瑞新能源共销售232814辆新车,同比大涨112.9%。
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整个车市陷入疫情、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成本暴涨的困扰中,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属于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奇瑞新能源早就意识到当前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2020年至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速度远超行业预期,如今已经完全摆脱了补贴政策的扶持,形成了自有的市场规模。
业内预测,未来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是“智能化”的竞争,同时,也是三电技术和成本控制的竞争。
也就是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不是新概念、新营销,而是技术、供应链的较量。此时,传统车企的优势便显露无疑。
奇瑞新能源背后奇瑞集团大树,已经构建了三电池技术的闭环。与此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也可以整合奇瑞集团的。
此前,奇瑞发布了“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涵盖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和生态等四大核心领域,还以此为基础打造包含平台架构、三电、智能驾驶、智云平台、生态伙伴在内的13大核心技术。
作为奇瑞转型新能源的尖刀品牌,奇瑞新能源可以充分调动上述配置,以提高研发、生产效率。最终的结果是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在的。
03稳定市场,为爆发式增长蓄力
2023年开年的价格战,扰乱了不少车企的阵脚,好在奇瑞新能源有底气,也有实力应对。
此次最高9000元的官降,将帮助奇瑞新能源稳住市场阵脚,以便后期的发力。
2023年是奇瑞新能源规划中的发展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中,奇瑞新能源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高端化的突破,预计今年有两款中高端车型将和消费者见面。
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鲍思语表示:“奇瑞新能源将加快布局10万-30万元的主流大车市场,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创新渠道模式,抢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窗口期前引领细分市场。”
具体来看,奇瑞新能源将在打造精品小车之外,推出一款全新A级SUV+3款升级迭代产品。
此外,奇瑞新能源筹谋已久的iCar品牌也将发布,与奇瑞新能源形成两条独立平行的品牌线。iCar品牌主要面向15-40万主流消费区间,面向更高的细分市场。从此前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iCar汽车的首款车是一款硬派纯电SUV,该车的内部代号为S56。
后续的产品也将快速更新。此前,奇瑞面向新四化全新开发了高端智能电动E0X平台。平台化生产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快产品更新节奏,预计未来每年都会有2-4款产品陆续推向市场。到2025年,奇瑞新能源基本上可以全面覆盖全平台、全品类车型。
奇瑞新能源已经通过精品智能小车打好了市场基础,未来推动高端化、实现品牌爆发式的成长将指日可待。
观点:
市场竞争波云诡谲,谁也无法精准预测下一程的状况。特别是对汽车这个产业链绵长,又处于能源转型关键时期的产业而言,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更大。
如奇瑞新能源这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在市场正常竞争时,善于前瞻思考、提前布局,方能有此时应对价格战、应对未知的底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网新Shake,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价格战拉开序幕!“宁可不要定金转单买特斯拉”!新能源车企狂卷
众所周知,未来汽车市场是新能源的天下,但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都是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而纯电动汽车经过十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已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续航问题、充电桩建设问题、充电时间问题,都是现在纯电动汽车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式曾想,难道新能源汽车非纯电动不可吗?
当然不是,氢燃料电池就是新能源市场的又一发展方向,相比纯电汽车,氢燃料电池在续航以及充电时间上完全没有短板,加氢就跟现在传统燃油车加油一样方便,而且排放物只是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猛
2019年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得最迅猛的一年,在2019年全国共销售出了273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大增79%,保有量也正式突破了6000辆。而且,有关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像是加氢站这种,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在建和建成加氢站共130座,其中投入运营的有52座,分布在全国36个城市。
但是到了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上半年氢燃料电池汽无论是媒体发声还是产业动向,都没有太多波澜。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数据显示,1-7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0辆和403辆,同别下降66.5%和63.4%。屈指可数的销量,也显露着上半年行业沉寂的景象。
但是到了下半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出现了犹如雨后春笋般的爆发式发展,长城、广汽、上汽大通等自主车企都推出或宣布各自旗下氢燃料电池汽车。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通在EUNIQ7上市之时,同时还宣布了自己的"氢战略",将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建立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氢燃料电池汽车打响价格战?
不管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是其它的新能源汽车,它们的共同点除了都是新能源外,高昂的售价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纯电动汽车在这十年来,到现在都还未控制成本,售价远高于同型号燃油车,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从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来看,商用车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以?丰田Mirai为例,作为全球第一款量产氢能源轿车,目前已在德国上市,起售价高达63900欧元(约50.5万元)。氢能源客车就更不用说了,动辄上百万元,这无疑是普通大众所不能承受的,普通大众无法承受,普及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建立起来,空压机、燃料电池膜等价格也在大幅下降。的确,在近几年燃料电池的材料、技术、工艺与规模都有了一定的突破,成本下降也很明显,相比几年前可能仅为1/4或者1/5,相比一年前也仅为1/2。
然而,价格下降也引来部分争议。10月18日,国鸿氢能发布国产电堆新品售价1999元/kW;11月27日,北京氢璞创能官方宣称给订单500台及以上的战略伙伴的价格为1699元/kW,把报价再次降低。与之相比的是,行业内电堆产品的价格约为3000-4000元/kW,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然拉响。
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有多远?
与纯电动汽车一样,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控制到大众承受范围之内的,补贴也就成了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一环。9月21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的通知》中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期间,将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除了政策的支持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纯电动汽车为何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就是因为充电桩分布不均,以及充电桩保有量不足。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加氢站保有量达到现在加油站的体量,氢燃料电池汽车才能真正取代燃油车,而加氢站的建设成本远高于充电桩。
当然客观来讲,氢气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也会产生许多困扰,比如说怎么存储、怎样运输,怎样建设加氢站,这些都需要技术可言的。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有着很大的市场,但是要想进入普通人的家庭,被大众所认可,至少在十年内难以实现。
写在最后:
随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完善,生产成本肯定是每年愈下的,但是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在国内的发展,主要还是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更加青睐于纯电动汽车,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局面也不会被打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年伊始,特斯拉率先吹响降价号角,问界、小鹏汽车紧随其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番热闹景象。此次,特斯拉将价位打入多款竞品车型的腹地,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拉开序幕。
从终端销售情况看,大刀阔斧的降价让特斯拉在短期内斩获了更多订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特斯拉上海地区门店客流量增长明显,交付中心客流也是源源不断。“我们店每人每天卖出四五辆,为了应对客户的买车需求,我们春节排班都排满了。”有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另外有交付中心工作人员称,“前阵子,每天交付的车都在200辆左右的水平”。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以价换量”,短期内效果可谓立竿见影。长远来看,特斯拉的售价一定程度取决于最终订单的获取情况以及是否有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能力,不排除会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另外,特斯拉降价对自主品牌及产业链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特斯拉门店客流不断
“现在快要过年放了,客流会稍微少点,最火的是刚降价那阵子。”特斯拉上海浦东新区一家直营门店销售向记者介绍,店里10个人,每人平均每天卖掉四五辆车,客户都是当场下单。记者注意到,尽管是工作日,到访特斯拉门店的顾客仍源源不断,大部分会咨询降价的相关问题,ModelY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驻足。
“还有的客户连定金都不要了,直接从其他品牌转过来买我们的车。”销售人员称,“转单”和老车主引荐是目前购车的重要客群,在引荐方面,会给到老车主和新客户积分优惠。
1月6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在售Model3及ModelY全系国产车型将调整售价,Model3起售价直降3.6万元,ModelY起售价直降2.9万元,两款车型其余版本的降价幅度从2万到4.8万元不等,此次调价创下了特斯拉中国售价的历史最低纪录。不止于此,特斯拉先后下调了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多国的电动车售价。
对于降价的原因,记者走访的两家特斯拉门店销售人员说辞一致:“主要我们是以成本定价,然后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开上特斯拉。”降价后,特斯拉订单的周期也增长,ModelY的提车周期从1-4周延长至2-5周。还有市场传言称,“降价后特斯拉3天卖了3万辆”,特斯拉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销售确实不错,但具体到每家店的情况不同,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随后,记者在特斯拉浦东一处交付中心看到,大厅里停放着数十辆等待交付的车,不时有客户前来办理提车手续。“这段时间我们就没休息过,每天都有差不多200辆车交付。”工作人员表示。“我是降价后第一周买的,现在提车还挺快的,还会送提车礼之类的。我朋友去年买的,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可享受的提车活动。”取好车的吴先生告诉记者。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记者表示,和以往降价的目的一样,特斯拉依旧是根据供需关系来调整价格。“如果供过于求,或者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抢占的话,特斯拉是通过降价来增加销量,增加市场份额。”同时,特斯拉利润比较高,降价空间大。
ICC鑫椤资讯分析师张金惠也向记者分析,特斯拉降价的核心原因是在手订单的下滑,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改款缓慢等。“前面几次小幅度降价没有增加太多的订单,这次在国补取消后,特斯拉选择大幅降价,价格创历史新低。全球范围也是的,主力车型已是好多年的产品。”张金惠称。
“特斯拉这次没有选择小幅度多次降价,而是大幅度降价,这样为的是不给客户观望的时间准备,能最大限度一次性获取更多订单。”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称,特斯拉选择在国补退出后,众多车企涨价时逆行降价,对消费者的心理更易产生冲击,便于及时获取订单。
明降、暗降还是按兵不动?
特斯拉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其他车企跟不跟,答案将逐一浮现。最快跟进特斯拉降价步调的是问界,1月13日,赛力斯AITO问界宣布多款车型调价,问界M5EV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起售价下调至25.98万元,问界M7下降3万元至28.98万元起售。
记者在问界门店看到,相较特斯拉,问界门店稍显冷清。“特斯拉降价以后,我们相应的政策很快就出来了,关注的人还是挺多的,很多客户微信咨询我。目前跟进降价的品牌不多,其他品牌还在涨价,我们对老客户有补贴,厂家也是比较有良心的。”上海一位问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同样的,小鹏于1月17日也加入了降价阵营,其中小鹏G3i价格调整为14.89万-17.69万元,下调幅度2万-2.5万元不等;小鹏P5价格调整为15.69万-20.29万元,较此前下调2.3万元;小鹏P7价格调整为20.99万-24.99万元,降价幅度为3万-3.6万元;2022年9月上市的G9车型价格保持不变。“降价后的第一天,我们店每人卖了三四辆,一部分是积压的订单。有的客户之前交了定金还在犹豫,刚看到降价通知就决定提车了。”小鹏汽车门店销售告诉记者。
“我们基本降完以后就是成本价了,比卖车亏钱更恐怖的是车卖不出去。”有小鹏汽车员工对记者表示,每辆车都有研发成本,只有大量卖车才能平摊掉这部分成本,从这个角度讲,价格战是难免的。另外,今年整体锂的价格降低了,才有空间去压缩整车价格。
事实上,除了打出降价这张明牌,还有车企在“暗降”。近日,埃安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3月初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在正式调价通知发布前于埃安APP支付排产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此外,非凡汽车推出一系列购车礼包,2月28日之前购车的车主,可以享受价值2.1万元的限时购车礼遇,车电分离价最低21.85万元起等。
“特斯拉拿起价格屠刀,竞品车企也会跟进的,大家为了订单,价格战是必然的。”张金惠认为,打价格战导致的结果是规模效应没有起来的车企,持续的亏损,亏损加大。
“特斯拉的持续降价,无疑会加剧中高端市场的洗牌和降价连锁反应。”战斗蚂蚁新品类工厂创始人刘坤对记者表示,比如最近某品牌的降价,既有特斯拉的外因,也有自身品牌销量下滑的内因。“但我认为有的品牌还是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端路线,因为市场仍然需要一个纯粹的高端电动车品牌,随着特斯拉的大众化战略,特斯拉高端电动车的位置也将拱手让给他人,这或许也是其他品牌的机会。”刘坤分析指出。
降价影响将传导至产业链
有行业人士将受特斯拉降价冲击的车企分为了三类。一是在特斯拉未降价前,就与特斯拉保持在相同的价格区间的,这些品牌往往靠自身的性价比优势去和特斯拉竞争,而这次降价后,这些品牌的优势会部分丧失,面临的降价压力也最大。
第二类,原先价格低于特斯拉,由于特斯拉降价而下沉到了这类车企的价格范围,但这类企业品牌方面又没有特斯拉强,这类企业也会受到特斯拉降价影响。
第三类,原先和特斯拉价格相近,但具有一定的品牌力和产品力。这类企业主要是以内饰或产品定位等不同,与特斯拉进行差异化竞争策略。特斯拉降价后,也会影响到这部分品牌客户订车的心态。比如观望是否会跟进特斯拉降价,从而拉长购车决策周期。
此外,特斯拉降价的影响或进一步传导至产业链企业。“特斯拉降价主要是影响自己的毛利率,供应链上,今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价。”张金惠判断,特斯拉供应链或将回归制造业的毛利。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就是价格竞争,背后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随着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逐步下降,锂矿等不会持续成为约束。而制造的规模化、一体化压铸等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目前特斯拉的降价,主要靠自己来承担成本压力,由于利润空间大,它有资本来降价。有一部分则要产业链来承担,特斯拉如购量增加的话,规模经济效益会更加明显,特斯拉也就更有底气和供应商议价。”张翔对记者表示。
也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目前车企的降价主要靠三点:整车牺牲利润、锂加工费下降、中游材料加工费下压。未来随着降价影响进一步释放,整车利润下降,产业链需要共同承担成本压力,各环节承担的压力不同,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加工费变动情况。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动力电池的定价大都与价格挂钩,价格下降,意味着动力电池购价同比例下滑,也意味着电动汽车产品成本下降。
“原则上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也应该和特斯拉一样下滑,但是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现在是上浮的,主要原因是在之前一段时间锂价格普遍上涨的时候整车厂购了很多动力电池生产了电动汽车产品,如果电动汽车售价下滑,意味着整车厂是要亏损的,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很多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是上浮的。”墨柯表示,现在特斯拉降价,国内整车厂处于两难境地,跟着降价要亏损,涨价卖不动。
新品、新技术有望激活市场需求
率先亮出降价牌的特斯拉,下一张牌是什么,还有可能继续降价吗?对此,受访专家有不同观点,“这次降价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了。”也有专家指出,特斯拉降价并没有就产品做出本质变化,长远看,销量还是有天花板的,如果销量不及预期,不排除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
刘坤向记者分析,特斯拉不断降价,背后有两点战略意图,马斯克曾说过要把特斯拉卖到1000万辆,他真正要做的是电动车的普及,成为电动车时代的丰田和大众。“另外,为什么马斯克要把一个高端品牌定位拉下来,我认为这是希望抢占第二流量入口。因为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汽车将会成为智能手机之外的第二移动终端和移动空间。汽车未来的商业价值不是卖车本身,而是基于汽车终端所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比如数据价值,比如移动互联生态。”刘坤表示。
另一方面,市场也在寄希望于新的产品激活新的需求。在记者探访门店的过程中注意到,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还包括,特斯拉何时推出改款车型或新车型。对此,特斯拉门店销售均回复称,“还没有官方消息,那些是网传的”。
对于特斯拉新品更新速度较慢,张金惠认为,这是由于特斯拉之前的在手订单还是很多,供不应求,德国工厂产能爬升缓慢。在当前的价格体系下,特斯拉如今年推出改款,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产能等方面都会需要进一步考量。
“特斯拉的老车型在市场上的时间已经特别长了,如果有新的改款车型出来,将会给特斯拉注入新鲜的血液,消费者更愿意体验新科技,对销量的帮助也会比较大。”张翔表示。
除了价格策略调整,2023年将有更多新能源车企将目光投向新品、新技术的迭代,业界依旧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乘联会也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依然高景气,新技术不断产业化。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受益行业和公司规模的扩大而成长。另外,新技术将快速落地,如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以及快充方向,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打赢市场战,不能只靠价格调整
特斯拉推出国产化产品之初,便被视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鲢鱼”,如今这条鲢鱼再次搅动市场。只不过,彼时,搅动市场的是产品,如今则是因为价格。
大幅降价给特斯拉的销量打了一剂“强心针”。据招银国际汇编的数据特斯拉本月稍早降价后,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均销量比2022年同期猛增76%。记者走访中也发现,降价后的特斯拉门店不缺客流,还有不少转单而来的客户。对于其他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特斯拉大幅降价的消息更像是一枚“深水”。前期因国补退坡而涨价的品牌,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定价策略。
特斯拉降价后,很快就有跟随者,一样的降价,背后的忧虑却不完全相同。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保增长,在短期内不确定新品上市的背景下,降价或许能更快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但降价并不每次都是灵丹妙药,降价对销量的刺激作用是短暂的,长远看,消费者还是要看产品力的。
一些自主品牌则面临跟还是不跟的两难境地,“跟降”会压缩利润,加剧亏损,不跟则直接面临销量下滑。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特斯拉降价只是一个引子,自身选择降价更像是“被动迎战”。有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大幅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再结合碳酸锂价格回落,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会逐步内卷。
产品盈利能力的差异或许会导致车企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能更好应对终端价格变化;产品力强弱或将决定车企成本传导能力,产品力较强的公司可通过提价的方式部分传导成本上涨和补贴下行带来的价格压力。
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行业进入稳定成长新阶段,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性升级带来的产品体验提升和成本下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告别政策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切换至市场驱动,特斯拉降价会让竞争格局愈加白热化。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或许将从“卷价格”到“卷技术”,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将面临市场选择。不管价格是涨还是降,消费者更多还是会被有竞争力的产品所吸引。打赢市场份额之战,不能仅仅靠价格调整,车企更需修炼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