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路的历史沿革
在买ASX之前,MM现在的座驾是一部1.6自动档的马自达3,这部车是她爹妈在她拿到驾照之后买给她练车技用的,大概用了2年了。现在MM的车技练得还算可以了,也临近结婚了,她爹妈就考虑给她换部更好的车开,这才买了ASX。这部1.6的自动档马自达3,我也算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副驾驶的乘客,也开着在市区和高速跑过几趟。就马自达3所处的价格区间而言,它是部好车,理由是:一是底盘素质好,能提供一定的驾驶乐趣;二是外形还挺好看,就算新一代马自达3已经推出,旧款还是觉得很好看也很耐看;三是内饰还算可以,看着舒心,坐着也舒服。因此在我最铁的一个兄弟考虑买车的时候,我也是向他大力推荐马自达3,可惜他最后出于安全性的顾虑选择了科鲁兹。但是既然要换车了,说明对于马自达3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这么几点:一是做工不行。基于成本限制,内饰都用相对廉价的材质,咱也能理解。但是长安汽车作为造奥拓出身的车厂,制造出来的产品实在是不让人放心,像MM马三驾驶位一侧车窗的升降,时常失灵,反复修了N次了,还是没有解决。二是动力不足。1.6的发动机,在市区跑跑还算可以,上了高速就感觉提速慢,超车比较吃力。三是安全性有待改善。只有驾驶及副驾驶的双气囊,没有ESP,车门不是整体成型的。当然了这几点不足是就人的期待而言,同更高价位的车相比较的不足,并不能简单地就推论马自达3这部车不好。
二、选车的过程
MM对车也没太多的研究,所以选车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就MM对新车的期待和要求,我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四点:一是希望不再是四门轿车,二是希望是个性和漂亮的车,三是总费用在30W以内,四是希望是安全的车。就我对MM的用车需求的了解,我又追加了几点要求:一是就操作而言,电子化程度不要太高;二是购车后保险、保养、维修费用不要太高;三是希望车子稳定可靠,不要三不五时的出点小毛病小问题;四是功能尽可能丰富,不要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发现车子没这样的功能。
不选四门轿车,是因为我家和MM家加起来已经有三四部可用的四门轿车,MM觉得没必要再增加一部四门轿车了,所以原本我很看好的雪铁龙C5和斯巴鲁力狮就这样排除了。希望是个性和漂亮的车,这个估计是女生买车的共同心愿,于是在MM看来造型很山寨的斯巴鲁森林人也排除了。总费用要控制在30W以内,进口的TIGUAN、尚酷和加价的途观也排除了。此外MM严重讨厌棒子货,所以现代的IX35、劳恩斯酷派和起亚的智跑都排除了。还有就是因为MM比较娇小,所以也不希望开尺寸太大的车。
就这样把待选车型一部一部地排除掉后,最后浮现出来的最佳选择好像也就只有今年刚上市的ASX了。首先是它是一部SUV,没有了四门轿车的“原罪”;其次是MM觉得这部车还算个性和漂亮,这点我也挺认同的,特别是大爱三菱车的那个凶猛的“大口”造型;再者虽然是日本原装进口车,总费用还是能控制在30W之内,不会超出预算;四是三菱的车子安全性方面的口碑好像也还好,主被动安全装备基本上能想到的大体都有,特别是SUV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五是操作方式相对“传统”,没有太多电子化、自动化的装备,能够轻易上手,适合MM这种向来不读说明书的人;六是据说三菱的进口车保养和维修费用都比较合理,店里的销售MM也有说到保养的费用大概是四百多;七是日本原装进口在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品质的保证,我想应该能让人放心。八是常用的功能基本也都有了,应该能应付大部分的驾车需求。
三、配置和颜色的确定
因为ASX还是走运动路线的,全系都是黑内饰,所以就免掉了关于是要黑内饰还是浅内饰的纠结,主要还是在配置和颜色上花费心思。
在配置的选择上,因为ASX全系都在预算范围内,所以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大。首先是要安全的车,两驱的ASX全系没有ASC(也就是ESP啦),就全部排除了,四驱标配的ASX只有驾驶和副驾驶的双气囊,没有侧气囊、气帘和膝部气囊,也排除了,最后的选择就是四驱顶配的ASX。其实这也符合我一向提倡的“买车就要选顶配”的原则,因为一般一款车的精华,只有在顶配车型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据说是为了降低进口成本,ASX进口到国内都是所谓的“空机版”,中控上音响和导航的部分就是个窟窿,等到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再根据需求加装。可供选择的有三菱指定的健伍和国货精品飞歌。据说大部分购买ASX的消费者选择的都是飞歌,我则是出于对于健伍的一贯好感和对于国货精品的不信任,坚决要求选择健伍。就价格上来看,健伍比飞歌贵了3K,但是因为飞歌可以直接支持方向盘音乐控制键和手机蓝牙功能,健伍还需要加装一个相应的无线模块,又要花费1K1,所以实际上要多花4K1。但是最后提车的时候摸索了那健伍的导航一番后,我和MM一致觉得多花这些钱是值得的。
至于颜色的选择,就比较纠结了,最初在泉州的展厅只看到白色的ASX,觉得还不错。但是又想看看其他颜色的ASX再做决定,所以还特地跑了一趟厦门的展厅。最后就在红色与白色两个颜色之间纠结。就第一眼看过去,红色的ASX无疑是更好看的,但就是显得太过显眼太过张扬。白色的ASX也不错,相对而言低调内敛不少,比较不起眼。最后选择的是白色的ASX,觉得既不张扬也不会太过女性化,适合MM开,也适合我或者她老爸开。
四、提车后的感受和评价
展厅的车多是两驱高配或者四驱标配,可能大部分人买ASX都是选择这两个版本。跑了泉州厦门两地的三菱进口车店,居然一部四驱顶配的ASX都没见着,晕乎乎的就下了订单付了钱。等到提车的这一天,才终于见到四驱顶配ASX的“庐山真面目”。与其他的版本相比较,外观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轮毂的样式变成双五幅,尺寸变成17寸,轮胎变成215,多了那个传说中“超广域”的氙气大灯。在内饰上最大的区别则是真皮坐椅和我强烈要求下加装的三菱指定的健伍导航。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饰,做工都无可挑剔,让人满意,鬼子的民族性格确实适合干细致活。
办完手续拿上买车相关的那些文书资料,就高高兴兴地把ASX开回家了。一路都是MM开车,我坐副驾驶。去的第一站当然是距离车店最近的加油站,发现ASX的肚量也不小,一箱油加满花了三百八十多。就作为副驾驶乘客的乘坐体验而言,还是比较舒适的。和轿车最大的直观的区别,还是坐姿更高,视野更好。整个行车过程觉得隔音还算可以吧,比较安静,就是急加速的时候,转速一上去,发动机的声音就会比较明显地传入到车厢。顶配版的ASX有六只音箱,比其他配置的ASX多出四只,听音乐感觉是低音略有不足——没了低音炮。不过我长期都习惯了新君威的那套哈曼卡顿音箱,这么比较也不公平就是了,好歹是比原来马自达3强上一些。至于驾驶感受,回到家后有问了下MM,她说比较好开。我想原因大概是方向盘比原来的马自达3要轻上一些,而且坐姿也比马自达3高,视野也比马自达3好。
五、说说亮点和遗憾
ASX本身也有一些比较讨人喜欢的亮点、独有的优势,简单的评价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是那个超级无敌大的天窗,面积大到“令人发指”,再加上左右各一排LED氛围灯,实在是很诱人,以至于兄弟朋友们老早就打招呼要求以后一起出去玩都要坐后排,好享受那天窗;二是那个所谓的“超广域HID前照灯”,号称可以将照明范围从传统的42度增加到80度,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三是那个带记忆功能的树脂翼子板,号称可以大大降低碰撞后的维修费用,平常如果有气没地方出也可以对它下手;四是仪表盘上的彩色液晶行车电脑,虽然我一直在说这部车电子化程度不高,操作方式相对传统,但是这么一个东东的存在,还是有效提升了车子的科技感和便利性。至于方向盘换挡拨片这种实用程度不高的东西,就不提了。
至于遗憾之处,也不是没有。据说国外的ASX可以选装更好的音响,也有车载硬盘,大灯还带转向功能,安全气囊也有8个,外后视镜集成转向灯。等到这车进了天朝上国,这些功能和配置都被缩水掉了,每次我们都要花更多的钱买被阉割的车。此外,即便是顶配,也没有提供随速车锁和胎压检测,对行车安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不提供自动大灯和自动雨刷,减少了驾车的便利性。
六、再说日系车的安全性
在我先前的车库文章中,我也有提到我是德系车的粉丝,当然“缩水减配”的一汽大众和“加长加重”的上海大众除外。先前好像也有在车库中提及对马自达3的安全性不满意,好像也引起了一些朋友的不满。在后来我在车库文章里有提到帮MM下了ASX的订单,就有朋友留言问,不是德系的粉丝吗,怎么会选个日系的车车?在此一并回应。
首先是尽管帮MM选了ASX,但是我们继续还是德系车的粉丝,如果有钱上进口TIGUAN或者宝马X1,我们也不会选ASX。只不过受制于各方面限制特别是预算的限制,综合考量后觉得ASX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其次是之所以哈德系不哈日系,民族情感是不在考虑范围内的,这个理由就不多说了,长篇大论都讲不清楚。再者是就普遍情况而言,我认为德系车和日系车各有各的优点与不足,德系车相对而言更肯在安全性方面下功夫,日系车则在乘坐的高级感上做得更好。
那么为什么我在选择了ASX后还是继续认为日系车的安全性不如德系车靠谱呢,并不是说日本人对于汽车安全就全无贡献,比如高强度钢的生产和轮胎里的那个钢帘线的生产,日本都有一定的优势。我总结有这么几个深层次原因:一是日本的国民缺乏安全感,因为日本是个岛国,紧缺,大部分仰赖进口。这样的国家它的国民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非常明显,也会更加重视的充分利用。只要能够达到要求,那么能少用尽量少用,能不用尽量不用。为了实现节约,在他们觉得可以允许的范围内,他们也倾向于适度降低要求。这个如果往好了说叫“充分利用”和“细致用心”,往差了说叫“目光短浅”和“小家子气”。二是日本的国民具有投机取巧的优良传统,比如他们擅长做情报工作,比如他们习惯打着光明正大的旗号干着龌龊的事情。体现在汽车的碰撞测试上,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日系车碰撞测试得分往往很高,但是实际上对比现实发生的事故就会发现日系车相对不耐撞。三是日本的国民历来习惯于铤而走险,而且最乐衷做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冒险让自己得益,体现在汽车上就是老旧的车型、过时的技术,只要市场有需要,继续往中国卖。甚至明知存在缺陷,只要问题不暴露,自己也继续装不知道。当然这也不是日系车的专利,一部捷达,在中国都卖了多少年了,“大众”也是一点都不“大众”。
这些特点,体现在汽车方面,就是“安全是分等级的”、“生命是有贵贱的”。以ASX为例,2.0两驱版本全系没有ASC的,本来作为SUV,重心就比较高,倾覆的风险就比较大,你还不给ASC,相当的不厚道。再者,2.0四驱顶配以下全部只有双气囊,作为一款二三十万的SUV,我觉得还是相当的不厚道。此外像随速车锁和胎压检测这种实际上成本并不高,对于提升安全性却很有帮助的东东不予提供,我觉得也挺遗憾。所以我认为,对于日系车的安全性,30W以上车特别是进口车,还是比较靠谱的;30W以下则要看情况,顶配的车型是比较靠谱的。说白了,对于日本厂商而言,“你的风险就是我的利润”,“想要确保安全就必须给我高利润”。
当然了,这部分的想法可能比较容易引起争议,这也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供各位朋友参考。倘若有机会,也希望能够多做探讨。作为用户,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开的车子足够安全,希望自己和家人出行能够平平安安。也希望有一天“华系车”能够充分吸收德系车、日系车的优点,摒弃他们的不足,成为我们最放心的选择。至于那些“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ESP可能一辈子都派不上用场”、“主观上的安全意识比车子的安全配置更加重要”这类的言论就不回应了,概率上的东西,如果能当它是浮云,我想人生也会活得比较轻松愉快,只是我做不到。
长江路的历史沿革
(1).指标股: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神华、招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国远洋、宝钢股份、中国国航、大秦铁路、中国联通、长江电力
(2).金融、证券、保险: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A、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宏源证券、陕国投A、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3).地产股:
万科A、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保利地产、泛海建设、华侨城A、金融街、中华企业
(4).航空股:
中国国航、 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5).钢铁股:
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
(6).煤炭股:
中国神华、兰花科创、开滦股份、兖州煤业、潞安环能、恒源煤电、国阳新能、西山煤电、大同煤业
(7).重工机械股:
江南重工、 中国船舶、三一重工、安徽合力、中联重科、晋西车轴、柳工、振华港机、广船国际、山推股份、太原重工
(8).电力能源股:
长江电力、华能国际、国电电力、漳泽电力、发电、国投电力
(9).汽车股:
长安汽车、中国重汽、一汽夏利、一汽轿车、上海汽车、江铃汽车
(10).有色金属股:
中国铝业 、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驰宏锌锗 、宝钛股份、宏达股份、厦门钨业、吉恩镍业、包头铝业、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江西铜业、株冶火炬
(11).石油化工股: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中海油服、海油工程、金发科技、上海石化
(12).农林牧渔股:
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中粮屯河、丰乐种业、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禾嘉股份、登海种业
(13).环保:
龙净环保、菲达环保
(14).航天军工:
中国卫星、火箭股份、西飞国际、航天信息、 航天通信、哈飞股份、成发科技、洪都航空
(15).港口运输:
中国远洋、中海海盛、中远航运、上港集团、中集集团
(16).新能源:
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17).中小板:
苏宁电器、思源电器、丽江旅游、华星化工、科华生物、大族激光、中捷股份、华帝股份、苏泊尔、七匹狼、航天电器、华邦制药
(18).电力设备:
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华光股份、湘电股份
(19).科技类:
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
(20).高速类:
赣粤高速、山东高速、福建高速、中原高速、粤高速、宁沪高速、皖通高速
(21).机场类:
深圳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22).建筑用品:
中国玻纤、长江精工、海螺型材
(23).水务:
首创股份、南海发展、原水股份
(24).仓储物流运输:
中化国际、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储股份 ...
按照公布的规划,长江路将要为“总统府”复建大照壁而拐弯,引发市民关注。其实,“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这条南京人熟悉的“文化一条街”上,除了“总统府”,还有许多六朝以来南京城的兴衰沉浮的见证。
原在六朝宫城之中 见证几度兴衰沉浮
长江路,西起中山路,东至汉府街,总长约1.5公里。如今,这里不仅是位于市中心的景观街道,还是著名的“文化一条街”。
许多考古发现证明,六朝时期,长江路一线正位于宫城中心位置。现位于长江路南侧的南京图书馆新馆地下一层“六朝宫城遗址”展区中,可以看到当年宫城墙基的走向,长江路所在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包括在宫城里面。然而,隋灭陈后,建康城邑、宫室一并被“平荡耕垦”夷为平地,从此长江路一带也和南京城一起荒芜了300余年。
明朝初期,这里因成为朱高煦的“汉王府”又一次显赫起来。长江路东头的“汉府街”就是这时留下的地名。但好景不长,汉王府随着“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而没落,这里也沦为供应都城的存粮大仓(又名太仓)所在地,故名“大(太)仓园”。
清代,路北侧的原明汉王府被扩建成两江总督署衙,大门正对的马路更名为都督街,大门东西两边分别建有东辕门、西辕门。江宁织造局、江宁织造署(府)就在此附近。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又在两江总督署的基础上兴建天王府,这个“天朝宫殿”一度“周围十余里”,四面数丈高的宫墙蜿蜒环绕,分内外两重,“外曰,内曰金龙城”,大致范围如下:东沿黄家塘至利济巷、西临碑亭巷一线、北到杨吴城壕(今珍珠河)、南抵科巷一带,面积远远超过原两江总督署。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曾国藩于1871年在原址重修两江总督署,门前街上又建了东辕门、西辕门和东卫门、西卫门。从清朝末年的照片上,还能看到老百姓在辕门下来来往往的情景。
民国时期经3次拓建 成为南京的“长安街”
1927年国民定都南京,拟定机构设在两江总督署原址。第一任南京特别市、年仅37岁的刘纪文早年赴国外留学,曾在欧美考察市政,故上任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辟长江路东段一小段马路,以便汽车通行。但尚未及实施,桂系倒蒋,蒋介石被迫下野,刘纪文只做了短短两个月的,便随蒋辞职而去。
1928年蒋介石复职。7月,刘纪文再次出任南京。此时恰逢筹备孙中山奉安大典,刘纪文遂提出了“修筑迎榇大道”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刘亲自担任“首都道路工程处”处长。而长江路的改造工程也趁此东风得以开工。
1928年至1929年间,门楼前的一段道路拓建,并向西延伸至碑亭巷。其间于1929年新建了国民大门,并按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在路南侧新建了照壁,拆除了原两江总督署的辕门、卫门。1930年这段路改称为国府路。
1930年底,国府路东箭道至汉府街段开工。1936年又建成中山路至碑亭巷段。在此期间,国民大会堂(如今的人民大会堂)及美术陈列馆(如今的江苏省美术馆)等一批民国代表建筑相继在路边建成。此时,国府路道路宽幅增至16至18米,这在当时算是相当宽阔了。至此,这条路也成为南京的“长安街”。
日军入侵南京沦陷期间,国府路一度改名为“维新路”。抗战胜利国民“还都”后,为纪念逝世的国民林森,这条路又改名林森路。
民国时期,这条路每逢重大节日、活动,都会整饰一新,“国府还都”及“制宪国大”时,还在碑亭巷口附近新立了牌楼。
1949年南京解放后,此路改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为名,就有了如今的“长江路”。